t1128 | 06 十月, 2007 20:05
本文曾被修改以〈人人上大學 是恐怖的鴉片〉一名 部份增刪刊登於【2007/08/10 聯合報】
這裡的是當初投稿的完整版本
劉育忠
今年大學放榜結果,有媒體形容「投下原子彈,撼動大考制度」,彷彿這結果是從天而降,毫無跡象可言,但其實這結果,我非但「毫不意外」,更可說早在「意料之中」,只是不知道這些高等教育政策的後果多快會化為具體的現實出現。
身為六年級生初段班,參與過二次聯考制度殘酷的戰役(高中聯招與大學聯招),要說沒受過所謂的「教育灼傷」是不可能的,從早到晚大大小小的考試,每一個考試成績都在提醒著自己:「你是什麼料」?繼之,不斷逼迫你去思考:「這樣下去,你將擁有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不管每一次的聯考戰役,結果是贏或輸,其實都是持續不斷的自我認清過程,提供自己現實和夢想之間真實差距的最新訊息。或許認清這個差距是殘酷的,但卻有助自己趁早籌劃更「現實」的「夢想」,找出自己的專長,找到從夢想降落到現實的可能路線,而不是持續「幻想」一個虛假的現實地平線。
當我們把過去聯考制度的「受難者」的「夢想」:「人人都可以進大學」,固執地變成一個「驚人」的現實,不顧「出生率持續下降」、台灣社會無法擺脫的普遍「文憑主義」與「智育至上」之文化基底,我們應該仔細看清楚:我們的高等教育制度,提供下一代的到底是虛假的幻想還是寶貴的夢想?或者,說到底,不過是一張「幻想」的大學文憑(甚至是研究所文憑、博士學位):既不能保證就業,解決迫切的經濟現實,也無法提供必需的人文素養與思考訓練,擁有更廣大的視野與胸襟;唯一具有的價值或許是所謂的「象徵資本」,但充其量也只是上一世代殘餘的記憶印象,早已過度通貨膨脹的無價貨幣。
在教育大學的教育系教書,我們鼓勵我們未來的老師要讓孩子「敢作夢」,因為我們知道「人因夢想而偉大」。教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夢想」的動力與機會;但我們更不可以忘記:「夢想」不是「幻想」。築夢可以踏實,但耽溺於幻想,只會讓人不斷地遠離現實,最後喪失對現實的調適能力。淘汰、分級雖然殘忍,但不顧現實的「通通有獎」,難道不也是一種更殘忍的欺騙?反將他/她禁錮在一種虛假的幻想希望中,來不及認清自己、認清現實,做該有的調適與規劃。
我們知道也捍衛,每個個體都有其存在的獨一無二價值,但這個價值絕不會是一樣的,也不該是一樣的,這才是真正的獨一無二。讓大家通過「人人上大學」的高等教育來具有假象的同樣價值,不但是「假平等」、「假公平」,更是一種「恐怖」的鴉片,不只提供虛假的幻想,也無形中剝奪年輕生命思索自我創化、自我實現的時間。當高等教育變成餵養下一代的幻想鴉片,成為一個荒謬的現實幻想的提供者,或許該是回到殘酷現實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