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28 | 06 十月, 2007 20:16
漂流˙陶養˙教育
Troubadour, Bildung and Education
--「2007另類教育學術研討會」
活動緣起: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教育學院重點工作項目
活動時間:2007年11月24日
活動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壹、研討會主旨:
Rebecca Matussewicz以為「將自己置於教育之途,即是去成為流浪者追尋通渡而邁向更適當的存在之道」(To put oneself on the path of education is to become a nomad in the search for passages toward more just ways of being.)。漂流的美學與莊子(在宥篇)所謂的「浮游」精神難道不也異曲同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遊者鞅掌,以觀無妄。朕又何知!」尼采也對此說過很精采的一段:我們之渴望出外流浪或許是一種瘋狂而殊為不智的行徑……一個人如果想要得到卓越的知識,則他的體態必然得十分輕盈,因為他必須飛躍自身所處的時代,以成就一雙旴衡千古的慧眼,而在慧眼中還含藏著一個美妙的天堂…當代法國思想家Michel Serres 的教育思想更令人激賞地提出「雲遊詩人」(Troubadour)的美學隱喻:
「流浪在它自己所開闢的道路上,流浪在這條幾乎不會找到自身的道路上,只有焦慮、暴露與其中的突變相互支持,不停的在地球上的其他破碎之處冒險,展翅如隨風飄揚的旗幟,在上路之前沒有任何的援助或幫助......如同展翅在樹葉邊盤旋的飛鳥,想要逃離、想要走向不同之處,開放的出走(exode)中,行吟詩人(trouvères),他是快速的在新發現中找到新穎性的發現者,受苦難以及歌唱。」
德國教育學者Roland Reichenbach認為:當代陶養理論有很好的理由去看清其「陶養」(Bildung)已經是去目的論(dys-teleological)概念,但尚必須努力的乃是,試著規劃一個無目的論(a-teleological)的陶養理論。從後現代的觀點來看,「陶養」的歷程可被理解為「附隨未知結果的不斷轉化歷」(processes of Bildung are perceived as processes of transformation with unknown outcomes),而非趨向完美化的過程(Vervollkommung)。
古今中外眾多哲人賢尊無不以「浮遊/漂流」作為人生學習、修行作為藝術或宗教必要歷程之隱喻:孔子「周遊列國」、莊子「浮遊於世」、禪宗六祖慧能「藏遊於獵」、歌德教育名著「威廉師父浪遊記」、尼采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赫塞文學名著「流浪者之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者莫如二十世紀初德國教改運動之一名為「青年漂鳥運動」(Jugend Wandernvögel Bewegung)…
如今,漂流、浪遊、體驗…幾乎已成為「另類教育」、後現代教育思潮的流行理念,何以至此?何以如此?
另類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研究與實踐在台灣仍然處於邊緣位置,然而「主流」到底是什麼?我們期待對另類教育思潮理論與實踐有心的朋友,一起「為文」來聚會探討,令人嚮往的人生與學習境界的各種可能性!
貳、邀稿/徵稿說明:
歡迎對於國內國外與另類教育思潮理論、另類學校實踐有相關的「論述」(discourse)或「敘事」(narrative),目的在打開台灣社會對於教育的嶄新視野與認知,見證教育乃是「可能性藝術」之真諦。
叁、議程:
030-0850: | 報到 |
0850-0900:開幕/貴賓致詞 | 教育學院秦院長夢群教育學系余主任民寧 |
0900-1000:專題演講 主持人:詹志禹教授 | 演講人: |
1000-1020: | 茶敘 |
1020-1200: | 論文發表 |
A場次主持人:林逢祺教授 | A1 :許宏儒/吟遊:Michel Serres的教育思想初探 A2 :劉育忠/無目的論的教育學可能性想像:後結構主義與另類教育的接合A3 :蔣興儀/主體之分裂:當代心理分析的觀點 |
B場次主持人:陳佩英教授 | B1 :梁福鎮/斯泰納人智學教育學的另類教育涵義 B2 :何慧敏/德國學前教育的另類選擇---森林幼兒園 B3 :許家齡/遲來的春天—一所香港另類學校誕生的敘事研究 |
1200-1320: | 午餐 |
1320-1500: | 論文發表 |
C場次主持人:梁福鎮教授 | C1 :吳靖國/教師即詩人——論G.Vico「英雄心靈」中的藝術氣質C2:陳幼慧/陶冶( Bildung )與「文化繁殖」(Kulturfortpfanzung):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文化教育學(Kulturpädagogik)之研究C3 :王俊斌/Althernative Education As Cultivation of Humanity—A Review of Dewey's Laboratoary School(1896-1903) |
D場次主持人:劉育忠教授 | D1 :鄭同僚/小校轉型的國際經驗分析D2 :徐淑慧/小校轉型的另類創新經營-以屈尺國小暨廣興分校的雙子星創意遊學模式為例D3 :蔡一真、郭朝清/「故鄉」:從故事中認識鄉土 |
1500-1520: | 茶敘 |
1520-1700: | 論文發表 |
E場次主持人:蘇永明教授 | E1:薛曉華/打造非制式的學習天空:體驗學習的理念、另類教育的實踐、台灣新學習典範的開展E2:洪秀熒/從漂流、陶養的另類教育理念談學校行政思維E3:詹家惠/體制內另類教育實踐之可能:媒體教育的美學轉向 |
F場次主持人:吳靖國教授 | F1:王慧玉/遷移世代的敘事探究-維妮的故事F2:夏惠汶/混沌中找到次序—從學校沒有統一的教科書談起F3:李震宇/翠亨心實驗教育學校 |
1700-1800:主持人馮朝霖教授 | 綜合論壇 |
1800: | 晚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