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1.
劉育忠(2013)。「創業做為實踐智慧修煉教育」。創業管理研究,8(2),頁19-34。
2.
蔡敦浩、劉育忠、洪榮志(2013)。「從對立到合作:文化商品生成中的社會創業」。輔仁管理評論,20 (1),頁81-103。
3.
蔡敦浩、高明瑞、劉育忠、林慧音。(2013)「從都會到漁翁之島-敘說一段在澎湖開展的社會創業歷程」。輔仁管理評論,20 (1),頁105-126。
4.
蔡敦浩、劉育忠(2011)。「邁向創業研究的多元主義:創業研究的新興視角與方法」。創業管理研究,6(4),頁1-12。NSC 98-2410-H-153-009-MY2。
5.
蔡敦浩、劉育忠、林韶怡(2010)「突破與前瞻:創業學人群像側寫」專題:用想像力打開創業研究─創業詩人William B. Gartner。創業管理研究,5(1),頁121-140。
6.
蔡敦浩、劉育忠(2010)「組織敘說:組織研究的敘說轉向」。應用心理期刊,47,頁21-40。NSC 98-2410-H-153-009-MY2。
7.
劉育忠、王慧蘭(2010)。「當文化研究進入教育學門:以文化研究重構當代的教育學想像」。思想,15,頁91-120。
8.
蔡敦浩、劉育忠(2010)。「突破傳統創業研究的視角:創業學人的前瞻見解與創見開採」。創業管理研究,5(1),頁121-123。
9.
劉育忠(2010)。「觀看周珠旺『點∞』系列中的微物之神」。今藝術,211,頁203。
10.
劉育忠(2009)。「再思課程本質:以美國再概念化學派所引發的爭論為線索」。課程與教學季刊,12(1),頁139-156。
11.
劉育忠(2008)。全球化的同質性想像與幻覺:Appadurai 的全球化圖景閱讀與當代教育學。教育研究月刊。170,頁15-25。
12.
劉育忠(2007)。後現代之後的主體建構與社群想像:陸王學派與後結構主義的進路初探。當代中國哲學學報,10,頁35-61。
13.
劉育忠(2006)。論德希達的死亡概念及其在死亡教育上的啟示:死亡做為善性與責任之贈與。當代中國哲學學報,6,頁129-159。
14.
劉育忠(2004)「朝向教育研究中認識論立場之轉變:主體性的認識論立場及其教育研究取向的相關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17,頁46~63。
專書
1. 劉育忠(2012)。假如我們的日子是彈珠:社區大學幸福教學的十堂課 。台北:布克文化。(ISBN 978-986-627-844-0)
2.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編著(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台北:鼎茂。(ISBN
978-986-226-487-4)
3. 劉育忠主編(2010)。當代教育論述的踰越。台北:巨流。(ISBN 978-957-732-383-5)
4. 劉育忠(2010)。教育學的再想像:德勒茲思想與教育哲學。台北:巨流。(ISBN 978-957-732-357-6)
5. 劉育忠(2009)。後結構主義與當代教育學探索:回到世界性真實。台北:巨流。(ISBN 978-957-732-345-3)
專書論文
1. 劉育忠、馮朝霖、李東諺(2013)。「教育哲學研究與系譜學方法」。收錄於教育哲學方法。主編。台北:。(出版中)
2. 劉育忠(2011)。「無目的論的教育學可能性想像:後結構主義與另類教育的接合」。收錄於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馮朝霖主編。台北:政大。NSC 96-2413-H-153-010。
3. 劉育忠(2011)。「邁向一種德勒茲式的課程美學觀:創造性地重構生命與經驗」。收錄於課程美學。台北:五南。(ISBN:9789571166551)
4. 劉育忠、陳宥儒(2011)。「英國教育」。收錄於比較教育。黃文山、張炳煌主編。台北:高等教育。(ISBN:9789862660102)
4. 劉育忠、陳宥儒(2011)。「英國教育」。收錄於比較教育。黃文山、張炳煌主編。台北:高等教育。(ISBN:9789862660102)
5. 劉育忠(2010)。「創造轉向的後教育學探索:從批判的經驗性到生命內蘊的創造性」。收錄於當代教育論述的踰越。劉育忠主編。台北:巨流。頁39-61。(ISBN 978-957-732-383-5)
6. 劉育忠(2010)。「導論:後教育論述的開展-踰越的三種姿態」。收錄於當代教育論述的踰越。劉育忠主編。台北:巨流。頁1-12。(ISBN 978-957-732-383-5)
7. 劉育忠(2010)。「孩童主體、社會能動性與異質童年:當代人類學者眼中的兒童」。收錄於研究兒童/兒童研究:從理論到實務的田野工作。張盈堃主編。頁69-82。(ISBN 978-986-02-5420-4)
8. 劉育忠(2009)。「涂爾幹的社會化與傅科的主體化:教化和懲罰的懷疑詮釋學差異實踐」。收錄於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張盈堃主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頁221-237。(ISBN 978-986-01-8909-4)
9. Liu, Y. C. (2009). “In a False Depoliticized Schooling Ethos: A post-structural narrative of separated selves in Taiwanese pedagogical experience.” In Exploring Selfhood. Scherto, G. (Ed.) Brighton: Guerrand-Hermès Foundation for Peace. p.61-p.82. (ISBN 978-0-9554785-1-2)
10. 劉育忠(2009)。「讓我們一起變聰明:後結構主義的課程改革啟示探索」。收錄於課程改革:研究議題與取徑。卯靜儒主編。台北:學富。頁281-303。(ISBN 978-986-6624-30-8)
11. 劉育忠(2009)。「待實現的小大人或反璞歸真的赤子:試探哲學中的孩童圖象與主體修為」。收錄於兒童/童年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張盈堃主編。台北:學富。頁35-49。(ISBN 978-986-6624-27-8)
12. 劉育忠(2002)「自覺、批判與轉化--從批判教育學中「抗拒」概念之意涵試論其在課程改革中之實踐途徑」。收錄於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台北:揚智。頁211-229。
研討會論文集
1. Liu, Y. C. (2011)’Towards a creative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Deleuzian think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conference (ISBN: 978-0-646-54993-4)
2. Liu, Y. C.(2009). ‛Education for Soft Subjectivity: The praxis of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in Taiwanized critical pedagogy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conference, pp1-7.(ISBN 1741072913)
3. 劉育忠(2009)。「再概念化創業教育:以歐盟創業教育政策趨勢為參照」收錄於台灣與東南亞區域國際學術研討會(Taiwan-Southeast Asia Transnational Network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台北:新文京。頁91-96。(ISBN 978-986-236-167-2)
研討會論文集
1. Liu, Y. C. (2011)’Towards a creative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Deleuzian think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conference (ISBN: 978-0-646-54993-4)
2. Liu, Y. C.(2009). ‛Education for Soft Subjectivity: The praxis of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in Taiwanized critical pedagogy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conference, pp1-7.(ISBN 1741072913)
3. 劉育忠(2009)。「再概念化創業教育:以歐盟創業教育政策趨勢為參照」收錄於台灣與東南亞區域國際學術研討會(Taiwan-Southeast Asia Transnational Network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台北:新文京。頁91-96。(ISBN 978-986-236-167-2)
研討會論文
1.
Liu,Y.C.
(2013) Narrative as the process of subjectivity reconstruction: the exploration
of narrative pedagogy.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Culture and Identity. Sarajevo, Bosnia-Herzegovin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rajevo.
2.
Liu,Y.C. (2012) Factory, Enterprise,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Three Versions of Pedagogical Imagination and their limitations. Paper
presented in The 4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Inc, Chiayi, Taiwa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3.
Liu,Y.C. & Wang,
H.L. (2012) Towards a pedagogy of Entrepreneuring in Knowledge Society:
Knowledge for Becoming, the politics of folds and the virtuality of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in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Kore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4.
Wang, H.L. & Liu,Y.C. (2012)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aiwan: glocalizatio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place-based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in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Kore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5.
劉育忠、許瑋婷。(2012)。誰是創業者?音樂工作人的生命開創與流變(Who
is Entrepreneur? Entrepreneuring and Becoming in Rocker’s Life)。論文發表於社會創新與創業管理小型研討會。輔仁大學:社會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6.
劉育忠(2012) 知識經濟社會的學校新圖像:學校做為知識轉譯的實作共同體。論文發表於2012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北京:北京教育學院。
7.
Liu, Y. C., Tsai, D. H.
& Hung, J. C. (2012). From Antagonism to Coopera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Becoming of Cultural Products. Paper presented in the
SCOS 2012 (Standing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Symbolism). Spain, Barcelona:
EAE Business School.
8.
Liu, Y. C. (2011), Towards
a creative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The implications of
Deleuzian thinking. 2011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9.
Liu, Y. C., Tsai, D. H.,&
Lin, S. Y. (2011) ,The Fleshed Entrepreneur: Bodily Aesthetics a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in Entrepreneurship. Paper presented in 7th Critical
Management Studies Conference 2011, Naples, Italy.
10.
Shaw, R. K., Tsai, Stephen D.-H., Liu, Ted
Y.-C. & Amjadi, M. (2011).The Ont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 A
Heideggerian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in the 25th ANZAM Conference 2011,
New Zealand.
11.
蔡敦浩、劉育忠、李竺軒(2010)「在城市中創業:全球化城市發展中的南方開創經驗」。第五屆城市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全球化城市發展經驗比較」。高雄:空中大學。
12.
劉育忠(2010)「再探美學取向的課程與教學:幾個提問與Eisner給出的線索」。美學取向課程與教學之理論建構與應用學術論壇。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
13.
劉育忠、李竺軒(2010)「虛擬與現實間的文化創意產業-以高雄橋頭糖廠白屋的文創人敘說為例」。「當教育與產業相遇—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產學合作」論壇。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14.
劉育忠、汪盈利、陳宥儒(2009)「再概念化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教師角色:教師做為知識轉譯者」。小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009。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15.
Liu, Y. C.(2009). ‛Education
for Soft Subjectivity: The praxis of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in Taiwanized
critical pedagogy ‛.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2008 Conference. pp1-7.(ISBN 1741072913)
16.
蔡敦浩、劉育忠(2009)「組織敘說:組織研究的敘說轉向」。2009 台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17.
吳欣儒、劉育忠(2009)『「耗散結構理論」與「協同學」觀點下的教師專業生捱形塑』。2009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主辦。台灣:國立中興大學。
18.
Liu, Y. C.(2009)‚The Tragedy of the Practice of Illusions: A
Bourdieuian-Zizekian analysi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in 10th UKFEI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New College, UK.
19.
劉育忠(2009)「教育哲學的再皺摺:德勒茲多元邏輯的教育哲學啟示」。當代教育理論建構工作坊:創造、差異、德勒茲。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主辦。台灣: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
劉育忠、王慧蘭(2009)「當文化研究進入教育學門:探索一種教育學化的文化研究進路」。根源與路徑:台灣文化研究十週年。2009年文化研究會議。文化研究年會主辦。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1.
Liu, Y. C. (2009) ‚Education for Soft Subjectivity: The praxis of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in
Taiwanized critical pedagogy. Paper presented in PES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2008 conference: The Ownership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ardens Point Campus Brisbane,
Australia.(ISBN 978-174-10-7291-4)
22.
Liu, Y. C. (2008)‚ Education for Soft Subjectivity: The
praxis of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in Taiwanized critical pedagogy. PES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2008 conference. NSC
94-2413-H-153-009.
23.
劉育忠(2008)。The Tangle of Schooling, Selfhood and Nationhood: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aiwanese pedagogical experience” (「學校教育、自性與國家性的糾結:台灣教育經驗的敘說探究」)。「國家與族群」國際研討會。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24.
劉育忠(2008)。待實現的小大人或反璞歸真的赤子:試探哲學中的孩童圖象與主體修為。第二屆教育與文化論壇。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5.
劉育忠(2008)。批判的經驗性本質初探:邁向一種經驗內在的批判教育學。第四屆社會理論與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NSC
97-2410-H-153-011。
26.
劉育忠(2008)。On the possibility of poststructuralist democratic style: Narrating the
praxis of Foucaultian existential strategies of aesthetics with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Taiwan. EUDEC (The first European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 . Leipzig, Germany.
27.
2008年受Guerrand-Hermès Foundation for Peace之邀請參與「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al geographies of selfhood: a life narrative approach」研討會並進行論文發表。
28.
劉育忠(2007)。On the possible form of subjectivity in multiculturalism: A
poststructuralist perspective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第六屆台英研究會議:多元社會中的教育領導。
29.
劉育忠、Wang, H. L.。Narrative Capital and 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Life Histories Telling as a Branding Strategy in Contemporary Taiwan Electric
Equipments Advertisements-The Case of E-life Mall. 2007國際研討會文化記憶與社會創新-亞洲與世界的對話。
30.
劉育忠(2007)。無目的論的教育學可能性想像:後結構主義與另類教育的接合。2007另類教育學術研討會。
31.
劉育忠、陳慧婷(2007)。設計受教經驗的回憶敘說:敘事作為批判意識的喚醒。96年創業實務與專業工作者的敘說探究工作坊。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2.
劉育忠(2007)。社群做為他性的差異冒險:一個後結構主義者的社群想像。第十三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3.
劉育忠、連晨帆(2007)。學校本位課程改革中在地知識的消匿:敘說作為一種批判教育學實踐。96年創業實務與專業工作者的敘說探究工作坊。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4.
劉育忠、吳欣儒(2007)。在生命的流動中:敘說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解途徑。96年創業實務與專業工作者的敘說探究工作坊。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5.
劉育忠(2007)。敘說探究中語言、真理與主體的取徑:以海德格、高達美與傅柯為線索。96年創業實務與專業工作者的敘說探究工作坊。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6.
劉育忠(2007)。文化研究具有理想性嗎。教育與文化論壇。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37.
劉育忠(2006)。後現代之後的人類主體性形式探索:試論西方哲學中人類主體性概念侷限的可能根源與中國哲學所寓含的人類主體性倫理本體論。第一屆臺灣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8.
劉育忠(2006)。自問、自承、自創:晚期傅科自身關係倫理學與生存美學之教育學詮釋。第七屆當代教育哲學研討會論文集。
39.
劉育忠(2006)。論德希達的死亡概念及其在死亡教育上的啟示:死亡做為善性與責任之贈與。當代中國哲學學報,(6),頁129-159。
其他著作
1. 蔡敦浩、劉育忠(2012)。企業概論。台北:滄海書局。(ISBN:9789865937027)
2. Howard A. Ozmon、Samuel M. Craver 著,劉育忠 譯(2007)。教育哲學。台北:五南。(ISBN:9789571149059)
技術報告
1. 劉育忠(2013)「開創教育學的探索:敘說取徑的實踐與分享」教師專業社群。計劃主持人。 (進行中)
2. 劉育忠(2013)「質性研究方法的探索與實作」師生共學社群。計劃主持人。 (進行中)
3. 劉育忠(2012)「敘說社群網路的凝聚:傾聽與交融」教師專業社群。計劃主持人。
4. 劉育忠(2012)「學術舞台的演員訓練班:質性論文寫作研究」師生共學社群。計劃主持人。
5. 劉育忠(2011)「敘說、知識與學習」教師專業社群。計劃主持人。
6. 劉育忠(2011)「影像批判思考」師生共學社群。計劃主持人。
7. 劉育忠(2010)「知識管理與創業教育」教師專業社群。計劃主持人。
8. 劉育忠(2010)再概念化創業與創業教育:創業學習課程之跨文化研究。99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案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NSC-99-2918-I-153-001。六個月。
9. 蔡敦浩(2010~2013)。開創中的學習:華人創業者的生命敘說。共同主持人。國科會專題研究案。 NSC-99-2410-H-110-004-MY3。
10. 王慧蘭、劉育忠(2009)「想像與創造:當代教育與文化論述」教師專業研究社群。計劃主持人。
11. 劉育忠(2008-2009) 2008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計劃「國家與族群-社會經濟與文化研究專題」。參與學者。
12.劉育忠(2006-2007) 2006 Towards a Pedagogy of Ethical Ontology: The
implications of William Desmond’s philosophy of ‘Betwee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stern modern pedagogy.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社群論文發表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國科會專案計畫
1. 蔡敦浩(2013-2014) 從社會學習系統探究專業工作者的學習。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共同主持人。 (進行中)
2. 劉育忠(2013-2014) 教育學與人文臨床的相遇:一種人文臨床教育學的建構與探索(I)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進行中)
3. 劉育忠(2012-2013) 敘說教育學的探索與發展:原住民族主體性教育的建構嘗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進行中)
4. 劉育忠(2011-2012) 探究一種流變的事件教育學:以德勒茲和巴迪烏的「事件」概念為線索(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5. 劉育忠(2010-2013) 開創中的學習:華人創業者的生命敘說。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共同主持人。
6. 劉育忠(2010-2011) 再概念化創業與創業教育:創業學習課程之跨文化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7. 劉育忠(2009-2011) 探索一種「創造性」的教育哲學:德勒茲式的「哲學」觀對教育哲學的啟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8. 劉育忠(2008-2009) 德勒茲差異哲學中「皺褶」概念的教育學啟示:探索一種德勒茲式的批判教育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9. 劉育忠(2007-2008) 2007探索一種後結構主義式批判性差異教育學:差異做為批判與創造的可能。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10.劉育忠(2005-2006) 2006再探主體性教育學:傅科晚期思想中的關注自身倫理學與主體性教育學意涵。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擔任計劃主持人。
國內外專業期刊或學報之編審或顧問
1. 劉育忠《教育科學期刊》,擔任編輯委員。
2. 劉育忠《另類教育》期刊,擔任編輯委員。
3. 劉育忠《Japanese 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擔任客座編輯委員。
4. 劉育忠《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T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5. 劉育忠《教育學刊》T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6. 劉育忠《課程與教學》T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7. 劉育忠《教育實踐與研究》T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8. 劉育忠《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9. 劉育忠《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hilosophy》SSCI期刊,擔任審查委員。
10.劉育忠《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擔任審查委員。
11.劉育忠《PESA亞澳教育哲學年會》,擔任籌辦委員及審查委員。
12.劉育忠「財經立法監督聯盟」,擔任教育組評比委員。
13.劉育忠「樂齡教育輔導團」,擔任南區輔導團訪視委員。
校內外教育相關演講與指導
1. 劉育忠(2013) 研究教給我的事:我的研究修煉經驗敘說。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擔任博班seminar專題演講人。
2. 劉育忠(2013) 廈台學習共同體與教師自主發展工作坊。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擔任專題演講人。
4. 劉育忠(2012) 質性研究-當管理遇上敘說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擔任專題演講人。
5. 劉育忠(2012) 教育如何從文化研究中取經。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擔任「教育與文化研究」教師專業社群專題演講人。
6. 劉育忠(2012) 社大優質課程教師的經驗轉化。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擔任演講人。
7. 劉育忠(2011) 質化研究之「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國立中興大學量化與質化研究研習營,擔任演講人。
8. 劉育忠(2011) 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擔任演講人。
9. 劉育忠(2011) 敘說探究的第二堂課。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擔任演講人。
10. 劉育忠(2011) 敘說沙龍。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中心,擔任演講人。
11. 劉育忠(2011) 我所認識的教育哲學。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擔任演講人。
12. 劉育忠(2008) 後結構主義的教育學允諾。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擔任演講人。
榮譽事項
1. 劉育忠(2013)「102年度特殊優秀人才獎勵」,行政院國科會。
2. 劉育忠(2012)「101年度特殊優秀人才獎勵」,行政院國科會。
3. 劉育忠(2012)「100學年度創意設計教學績優教師獎」。
4. 劉育忠(2011)「100年度特殊優秀人才獎勵」,行政院國科會。
5. 劉育忠(2011) 「99年度特殊優秀人才獎勵」,行政院國科會。
6. 劉育忠(2011) 指導中山大學企管系博士班學生利尚仁博士論文榮獲「第十六屆中小企業研究博碩士論文獎」博士組佳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7. 劉育忠(2009) 與學生組成團隊參與「98年青年政策研發競賽」優勝,行政院青輔會。
論文指導
篇名
|
研究生
|
指導教授
|
年份
|
學系
|
|
博士班
|
|||||
1.
|
文化產業創業的論述實踐:以台灣交趾陶創業者的敘說為例
|
施進忠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1)
100博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2.
|
女性創業的媒體建構:官方媒體論述分析的嘗試
|
陳可杰
|
劉育忠/蔡敦浩
|
(2011)
100博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3.
|
敘說持續開創的組織-以BS文教企業集團為例
|
利尚仁
|
劉育忠/蔡敦浩
|
(2011)
100博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4.
|
台灣外籍創業者的開創研究:一種現象學式的探索
|
安嘉帝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2)
101博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碩士班
|
|||||
1.
|
再思設計意識的型塑— 一個設計受教經驗的批判性自我反省
|
陳慧婷
|
劉育忠
|
(2008)
97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2.
|
自我組織理論與教師哲學的開展:教師的生命敘說探究
|
吳欣儒
|
劉育忠
|
(2008)
97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3.
|
權力與真實利益下的在地知識:一個學校本位課程決定的敘說探究
|
連晨帆
|
劉育忠
|
(2008)
97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4.
|
「型男」意象初探:三位七年級男性的敘說分析
|
陳宏瑋
|
劉育忠
|
(2010)
99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5.
|
中小企業型的台灣製造:一個現象學態度的認識歷程
|
張之隆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1)
100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6.
|
台灣創意文化園區發展經驗—以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為例
|
彭以惠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1)
100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7.
|
寂寞產業之創業經驗研究—以新型態寵物事業創業者為例
|
吳涵瑜
|
劉育忠/蔡敦浩
|
(2011)
100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8.
|
在流浪中代理/在代理中流浪-一位國小教師的敘說研究
|
黃筠珮
|
劉育忠
|
(2011)
100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9.
|
讓苦難變得有意義---我與我的菲律賓學生華語文學習之旅
|
宋婷慧
|
劉育忠
|
(2011)
100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10.
|
看見威權主義與權威之間的擺盪-國小級任教師一日學校生活的自我敘說
|
林于仙
|
劉育忠
|
(2012)
101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11.
|
敘說探究組織的知識創造機制:領導實作與場域
|
何韋辰
|
劉育忠/蔡敦浩
|
(2012)
101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12.
|
當音樂遇上華語文— 教師專業追索的自我敘說
|
鍾千昭
|
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13.
|
以表達性書寫作為新住民女性的增能歷程:華語文作文教學實驗方案
|
齊培誠
|
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14.
|
沉默的戰術─ 一位儲備教師生命歷程的自我日常生活實踐敘說
|
吳哲維
|
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15.
|
觀照與流轉—我的靈性探索之旅
|
鍾佳琳
|
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
16.
|
連鎖餐飲創業者的學習歷程
|
洪國穎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17.
|
藝文咖啡館經驗空間、地方感與創業認同之探究
|
嚴采馨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18.
|
初探創業空間中的織組
|
陳霈絃
|
劉育忠/蔡敦浩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19.
|
五星級飯店大廳工作的特性與工作者的學習:情境學習的觀點
|
鄭伊翔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20.
|
實作課程中的學習:「創業管理」課程的課程經驗探究
|
劉靜渝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21.
|
實踐智慧的初探 - 五個故事的開採
|
許哲珮
|
蔡敦浩/劉育忠
|
(2013)
102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